歡迎來到江蘇ag真人官网平台有限公司網站!
近日,中國地震局宣布參與云南漾濞(MS6.4)地震和青海瑪多(MS7.4)地震的科研單位,中國科技大學在云南漾濞首次部署了新一代4G實時地震監測系統。
5月24日,由中國科技大學地球物理研究組帶領的15臺4G智能地震檢波器抵達震區,監測余震情況。5月26日,在云南省地震局的協助下,所有設備全部安裝完畢并獨立聯網。波形數據通過4G無線網絡實時傳回中國科技大學李俊倫教授團隊開發的人工智能實時地震分析平臺,對余震進行實時定位和震級分析。用于地震定位的速度模型是由姚華堅教授團隊構建的川滇地區共速度模型1.0版,王寶山教授負責陣列的選址和網位協調。
僅5月27日,由4G智能地震儀和實時地震分析平臺組成的實時智能地震監測系統就檢測到371次地震,比同期全國固定網絡人工處理結果高出7%。截至5月28日17時,該系統已自動探測和定位地震830次,最大震級為4.1級。4G智能地震儀記錄的數據和實時地震分析平臺處理結果實時與云南省地震局等單位共享。
近年來,中國在地震監測預警領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和幾項重大突破。
如著名氣敏專家、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維西帶領的研究團隊,研制出“高靈敏度氫地震預報儀”,測量氫的靈敏度為1000億分之一;北京大學深圳地震監測預報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安教授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AETA多分量地震監測系統,該系統可以捕捉“地聲”、“電磁干擾”等地震前兆信息,進而進行地震預報。我國首顆觀測地震電磁信息衛星張衡1號成功發射。它攜帶高精度磁強儀、感應磁強儀、電場探測器、高能粒子探測器等科學儀器,在國內建立了天地一體的三維地震監測系統。
與此同時,隨著計算機應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新興技術也被充分應用于地震速報系統中,“自動化”應運而生,地震速報水平有了質的飛躍。2013年4月1日,中國地震局正式推出地震自動快速報時服務,該服務利用計算機自動處理地震臺網的實時監測數據,確定并準確報時。在地震發生后的最短時間內盡快確定地震的位置和震級。此外,該服務還連接相關網站、微博、手機app等信息平臺,向全社會實時發布地震信息。
本文由閘閥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