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江蘇ag真人官网平台有限公司網站!
中國工業新聞楊靜
目前,傳統石油企業已經把新能源產業放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近日,“三桶油”高層領導集體發聲,為未來發展定下了新的基調。在中國提出“30·60”雙碳目標的同時,“三桶油”也不約而同地聚焦于低碳轉型,提出了“量身定制”的轉型方案。
中石化希望在氫能領域做大生意
中石化近期在新能源領域一馬當先。4月16日,海南首家商用加氫站——中石化瓊海博鰲銀豐加氫站正式投入運營,日供氫能力為500公斤。確保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的氫氣供應,為建設清潔能源島發揮積極作用,助力海南新能源產業發展。
中石化近期與蔚來、協鑫、通威等新能源巨頭達成合作。“十四五”規劃宣布建設1000座加氫站,并進行了5000座充電站的宏偉布局。中石化可以說是傳統能源企業進入新能源領域的“最強聲音”。
4月17日,中石化董事長張玉卓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CCTV-2的一檔名為“對話”的特別節目中表示:“石油將有其應用場景和比例,但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引入,氫和其他能源將占很大比例。”這是關于石油是否會從歷史上消失的觀點。
張玉卓表示,在未來的能源供應體系中,油氣比重將逐步降低。未來,中石化將使用更多的石油作為原材料。在燃料使用場景中,氫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需要逐步大規模地引入。如勝利油田已建成光伏電站、風電電站,電力不斷流入油田電網。到“十三五”末,勝利油田新能源占直接能源消費的比重預計將達到20%以上。
中石化還加大了氫能技術的研發力度。4月21日,清華大學-中國石化綠色化學工業聯合研究院在清華大學掛牌成立。學院將充分發揮清華大學在學科、人才和基礎研究方面的優勢,依托中石化在應用研究、工程規模化和產業發展方面的優勢。整合校企雙方的技術、人才等創新資源,聚焦氫能等領域,開展行業前沿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
中石油:新能源、新業務的安排
兩周前,中石油宣布重組總部,將把油氣和新能源同等列為集團四大業務。
在談到新能源發展時,中石油董事長戴厚良表示,能源轉型是大勢,未來要努力推動新能源業務與油氣業務協調發展。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召開新能源、新材料發展領導小組特別會議,安排新能源、新業務發展的重點工作。
中石油董事會確定了“清潔置換、戰略傳承、綠色轉型”三步走的總體部署。第一步是促進天然氣產量的進一步增長,到2025年將天然氣產量占公司油氣產量的比例提高到55%。第二步,利用公司現有油氣礦業權,開發景觀、地熱資源,推進景觀與電力融合發展,轉型為油氣、熱力、電力、氫氣綜合能源公司。第三步是推進綠色企業行動計劃,大力推進CCUS (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等碳去除技術的發展。
中石油在這些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例如,遼河油田將廢棄油井轉化為地熱能,利用地熱能代替天然氣為油田作業提供能源。吉林油田先后建成并投產光伏發電、余熱利用、空氣源熱泵等項目,實現了傳統能源的高效替代。
中海油:未來30年的海上風力發電
中海油董事長王東進此前表示,在“14日五年計劃”期間,中海油將清潔能源產業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促進清潔能源發展的步伐,努力實現總收入的10%的目標在2025年清潔能源新產業。為此,中海油將在未來5年每年投入3%-5%的資本支出,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近海有豐富的風能資源。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成熟,海上風電市場迅速發展。中海油結合自身優勢,提前規劃了海上風電業務。早在2006年,中海油就成立了新能源辦公室,并將海上風電列為未來30年的重點投資領域。
2020年7月,中海油全資子公司融豐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標志著中海油新能源布局和以風力發電為主的戰略目標。隨著海上風電領域多年的科技研發,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即將并網。預計全年上網電量將達到約8.6億千瓦時,與傳統燃煤火電機組相比,可節約標準煤27.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7.1萬噸。
“三桶油”正在走向低碳
這三家石油公司在開發新能源業務方面有不同的重點。
中石化從自身出發,將氫能作為新能源業務的主要方向,更加重視新能源產業的下游應用,充分發揮其在終端領域的優勢。而中石油則更傾向于利用地熱能,利用其在國內廣泛的采礦權和在鉆探領域的先進經驗,開發資源優勢,布局新能源產業。中海油注重自身在海洋能源開發領域的獨特優勢,重點打造海上風電業務。
石油企業正充分利用自身固有優勢,將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石油公司既是能源生產大國,也是能源消費大國。石油企業利用自身的新能源發電是一條現實的途徑。
傳統石油能源和新能源并不是對立的兩個方面。無論是景觀地熱能布局還是氫能存儲,石油企業與新能源業務的協同效應都是明顯的。
一場歷史性的能源產業改造已經開始,它不是用某種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而是能源產業從單一的化石能源向更加多樣化的能源結構轉變。
本文由截止閥編輯整理